碳達峰、碳中和是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兩個階段,如果割裂二者的概念和內涵,不僅會壓縮碳中和過渡期,而且會增加轉型壓力和轉型成本。
文章推薦|“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發展的總體思路與重點內容
《“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發展的總體思路與重點內容》就“實現生態環境監測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

詩e中國行|“青山書角”讀書月活動在南通開展
為提高未成年人環保意識,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少年兒童對專業環保知識的學習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深入培養,南通環境教育館聯合社區、學校,在全...
深刻把握并科學謀劃城市群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城市群不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但涉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還關系到城市化和城市群發展。
全過程一體化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制度體系
《環境保護》2022年第1-2期刊登的《全過程一體化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制度體系》一文指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必須把落實“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作為總要求。
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穩步推進
銀川市生態環境局綜合執法支隊按照黃河流域“清 廢行動”第二批問題清單的經緯度,對照各大隊在 "清廢App”上填報的內容,對4個疑似問題點位逐 一進行現場審核確認,并對第一批掛牌督辦問題...
北京環境科學學會舉行環境教育分會成立儀式并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
為適應國家環境教育的新常態、新需求,從組織上保證北京市環境教育工作在更廣泛領域的積極拓展,經北京環境科學學會理事會批準,北京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教育分會日前成立,成為北京環境科學學...
深化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的思路與重點任務
生態補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權責、調動各方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法治之維: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為視角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中國環境監察》雜志社協辦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年會
10月20日,在2021年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上,由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主辦、《中國環境監察》雜志社協辦,共同組織了關于題為《新形勢下的生態環境執法與“十四五”展望》的分...